【换工作】别想太多--只管去面
文章目录
【注意】最后更新于 August 7, 2024,文中内容可能已过时,请谨慎使用。
帮你解决什么问题?
-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某个岗位(比如分布式数据库、存储、AI自动驾驶、广告搜索领域,或是基础设施领域的独角兽公司)感兴趣,
- 但又觉得它要求很高,该怎么办?
方式一:犹豫不前
-
总觉得岗位要求太高了:基础不行、算法不行、系统设计不行……这些都没怎么接触过。
-
于是退回复习准备。可越准备越发现自己差得远,结果准备了3年、5年,反而陷入日常忙碌,还不如当初直接面试呢,
方式二:仓促应对
- 好不容易得到一次面试机会,心想这次不抓住下次就没了。但按着在外包公司或传统瀑布式开发项目中(即做普通工程师时)的老方法去准备,
- 结果可想而知:面试一次,失败一次,每次倒在同样的问题上。
换个角度看问题(暂时忘掉烦恼)
假设你找到了心仪的行业和岗位,被授予“高级研发工程师”、“技术专家”这样的称号。为此你需要付出哪些时间?
-
可能花3年时间准备才能找到这份工作。
-
可能花3年时间来熟悉业务。
-
可能花3年时间来适应一位老板的管理风格。
-
这都很正常。
但3年内可能发生很多变化:项目结束了、部门调整了、领导换了三轮了……
这样看来,你可能又需要“重新积累”,仿佛换了行业。这也许并非完全是你的问题。
再看行业本身,发展10年、20年后:
-
当初的一行代码,变成如今百万行代码。
-
当初的简单业务,现在演变成无数复杂规则。
-
这些设计背后的逻辑层层叠叠,很难看清最初的模样。
这时,你还在坚持:
“我多做一点C++练习。”
“我多测试一个用例。”
“我再多努力一点……”
基于上面问题,别想太多–只管去面
把面试变成成长的一部分
用 21 天三周时间准备 –面试–用 21 天三周时间准备–在面试
-
梳理知识: 把已有的C++知识重新梳理,形成系统的知识图谱。
-
提炼经验: 将做过的项目整理归纳,形成通用的解决方案思路。
-
理解设计: 对接触过的设计重新思考,分析其背后的前因后果。
这些方法适用于谁?
-
应届生 & 毕业1-3年:
- 感觉自己大学四年没学好,比不上985/211的同学?
- 别慌!即便只学了一点点,在学校、老师、同学的共同支持下,你积累的知识也足够用了。大
- 学四年带来的潜在优势(思维方式、学习环境等)是你的基础。趁毕业前或刚毕业的头几年,抓紧把学过的东西重新梳理整合起来。
-
工作1-5年:
- 觉得自己没做过大项目,不懂架构设计?其实不然!
- 你接触过、看过的项目经验已经非常宝贵了。
- 工作1-5年正是好奇心旺盛、学习动力最强的黄金时期。抓住机会,把做过的项目、设计过的模块功能,重新整理理解。
-
工作5-10年:
- 感觉外界环境不好,处处碰壁?
- 别灰心!这个阶段,专注于打造一技之长尤为重要。
- 可以在自己深耕的领域,专注于积累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。比如,成为能独立解决行业内100个典型技术难题的专家。
基于上面问题,别想太多,只管去面 尝试解决这些问题。
- 对原有 c++知识重新梳理,形式知识地图,
- 对原有项目重新整理,形成通用解决方案
- 对原有设计重新理解,分析背后前因后果
使用群体
- 马上毕业 感觉 4 年,只管玩没学好,比不过985,211 等在学 4 年,哪怕学到一点,在学校,老师,同学共同成长下足够了,有这看不到潜在优势,大四 ,毕业 1-3 年,都学过知识重新整理,
- 工作 1-5 年 感觉什么大项目做过,什么架构,设计不懂,不,你接触过看过足够,1-5 年好奇心,学技术动力最强时候重新整理做过项目,设计模块,功能,
- 工作 5 年-10 年 外界环境不好,各种阻力,不 ,只需要一技之长,专注这样方面 积累行业 100 个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