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这3招,把「领导要的结果」变成「自己想要的成果」
文章目录
第一天
https://tingwu.aliyun.com/home
第一步:找一个精准的痛点
只看成果,不看结果
掌握这3招,把「领导要的结果」变成「自己想要的成果」
第二步:设计情绪狗子,把痛点保证一个让扔不住打卡的标题
第三步 用ai扩文
写关于 掌握这3招,把「领导要的结果」变成「自己想要的成果」文章 目标: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拖延到关注结果的高效 内容结构:痛点切入,共鸣,方法 生维度 语气亲切真实,不卖惨,最后普通人也能上手,最后一句引导互动
第四步:补充真实细节 +图片 经历:失败细节,尝试
请搜索 百科 维基百科 词典 回答 成果与结果定义 与区别
图片:收益图,操作图
补充驱动力1.0、2.0、3.0的典型场景内容
为驱动力 1.0、2.0、3.0 的典型场景分别生成图片,每个驱动力生成三张,共九张图,采用一致的插画风格,以清晰区分不同场景的特点。 同样采用宫崎骏动画风格
完整内容
一、 如何成为一个成果为导向的人?
原文:# 如何成为一个结果导向的人?
1.1 成果 与结果 定义区别
成果(Outcome)
- 本质特征:是通过主动创造或参与过程所获得的价值性收获,具有主观能动性和长期影响性。例如:
- 学习新技能后形成的专业能力
- 解决复杂问题后沉淀的方法论
- 项目执行中产生的可复用经验
- 情感色彩:通常为褒义词,强调积极意义,如 “科研成果”“教学成果”。
- 英文对应:Outcome,侧重过程中的价值创造和个人成长关联度。
结果(Result)
- 本质特征:指事物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客观状态,是任务完成的终点标识,不涉及主观评价。可能其他人安排。
- 情感色彩:中性词,可指好或坏的结局,如 “考试结果”“意外结果”。
- 有可能实现不了,金榜题名, 挣100w
成果是你在过程中创造并能带走的价值,结果是事情自然呈现的终点状态
1.2 驱动力来解释结果与成果区别。
丹尼尔·平克在《驱动力 3.0》《| pdf + epub + mobi + awz3 一书中有说:“服从让我们撑过白天,而投入才能让我们撑过夜晚。 ”这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简单的事实:
外驱让我们可以做好本职工作,而内驱才能让我们成就卓越
核心内容:
驱动力 1.0(基础驱动力)
- 时代背景:农业社会及更早时期
- 核心动机:生物本能驱动(生存需求)
- 核心特点:
- 依赖原始本能(如饥饿、安全需求)
- 行为目标是满足基本生存条件(获取食物、躲避危险、繁衍后代)
- 典型场景:狩猎采集、农耕生产等维持生存的活动
驱动力 2.0(外在驱动力)
- 时代背景:工业社会
- 核心动机:外在激励与惩罚(“胡萝卜 + 大棒” 机制)
- 核心特点:
- 依赖外部反馈(奖励:金钱、晋升;惩罚:扣薪、解雇)
- 强调服从性与标准化,适合重复性、机械性工作
- 典型场景:工厂流水线、传统企业的科层制管理
驱动力 3.0(内在驱动力)
- 时代背景:信息社会 / 知识经济时代
- 核心动机:自我驱动与内在满足
- 核心特点:
- 三大核心要素:
- 自主:掌控工作内容、时间、方法与团队
- 专精:通过刻意练习,追求技能的 “无限趋近完美”
- 目的:为超越自身利益的目标(如社会价值、意义感)而行动
- 强调创造力、主动性与自我实现
- 三大核心要素:
1.3 有成果人有效避免项目完成后裁员
- 外包 ,临时项目,试验项目 完成后公司拿到结果,结果完成就结束
1.4 有成果的人避免路径不清晰,克服拖延
案例 1:项目管理
- 结果:项目按时上线,客户满意
→ 聚焦 “任务终点的客观状态”(项目交付、客户反馈),是任务完成的基本标志。 - 成果:项目按时上线 + 学会跨部门协作技巧 + 固化成项目管理模板
→ 不仅完成任务,还沉淀 能力(协作技巧) 和 可复用的方法(管理模板),让 “完成项目” 的价值延伸到未来工作。 案例 2:马拉松比赛 - 结果:完成马拉松比赛
→ 聚焦 “事件的终点结果”(跑完 42.195 公里),是参与比赛的直接输出。 - 成果:完成马拉松 + 养成了持续训练的习惯 + 掌握了科学恢复的方法
→ 不仅完成比赛,还获得 行为模式(训练习惯) 和 专业知识(恢复方法),让 “跑马拉松” 的价值渗透到日常成长
案例 3:职场汇报
- 结果思维:汇报按时完成,领导没提意见
→ 只关注 “是否做完”,无后续价值。 - 成果思维:汇报按时完成 + 掌握数据可视化技巧 + 总结出 “3 分钟讲透核心观点” 的逻辑
→ 从 “完成汇报” 升级为 “提升表达能力”,未来汇报 / 沟通都能复用。
案例 4:学习外语
- 结果思维:通过英语六级考试
→ 证书到手,是学习的一个终点。 - 成果思维:通过英语六级 + 养成 “碎片时间听播客” 的习惯 + 能流畅阅读专业外文文献
→ 从 “拿证” 升级为 “掌握语言工具”,真正能用外语解决实际问题。
二、成果为导向的人是怎么练成的(可复制)
当你能像水一样绕过所有障碍,像风一样穿过所有藩篱 他么是怎么练成的。
2.1 锁定一个有价值的成果,而不是无法实现结果
- 设定目标时候不仅仅是终点数字,每天跑步3公里,每天读书30分钟,一年挣100万。
- 设置成果时候 会出现各种障碍,我环境不好,我公司不好,我背景不好,我经历不好,我才刚入门,想象不到5年后样子,我不清楚,我不了解,我不习惯,都是创造的价值,改成环境,提高竞争力,记录更多经历,先瞄准,养成沟通步骤,养成自己运动步骤 都是其中价值。
- 形成做事方法,下次做同样事情时候更快。
- 不要为了形成自己做事方法,学习知识,不顾迫在眉睫问题,强调在解决问题,中创造价值,纯知识不值钱。有价值事情别人收益,同时让自己收益
2.2 拆书最小交付成果
- 把目标当成一个项目来管理,哪怕是个项目在大,周期在长,电信,银行,互联网项目不是都实现了。
- 设置关键里程碑 间断性成果。
- 拆分最小交付成果,一个拆分需求,一个概要设计,一个测试用例
2.3 用已经沉淀的成果衡量进度
-
公司:解决bug帮助公司避免损失,解决技术难题保证竞争优势
-
个人: 我习惯使用时间盒子这个工具,避免拖延,提高专注 25分钟倒计时
2.4 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库
举例
- 公司: 解决生产环境 各种bug 秘密笔记
- 个人:物理化学生物英语等各种错题本
- 个人:习惯卡片,沟通步骤,写作步骤,运动步骤
千万注意 成果不一定文字笔记,不要为了记录而记录
这些知识库有什么价值
RAG(检索增强生成)是什么? RAG是一种结合信息检索与文本生成的人工智能技术,旨在通过引入外部知识库,解决大语言模型的幻觉问题。
RAG的核心目标是让大语言模型(LLM) 在回答问题时不再仅依赖训练时的固化知识, 而是动态检索最新或特定领域的资料来辅助生成答案。
三、 跑步为例子
小王同学的践行日记004: 如何跑步
第一步:承认目前糟糕状态
- 月初制定一周跑步三次计划,很明确,很具体呀?
- 为什么一周、一个月、半年过去还没有开始?
- 打0分
第二步:列举一下100个失败原因
- 上午制定目标,下午忘记,晚上根本想不起来,算了吧不跑了
- 时间太紧了,根本没有时间,算了吧不跑了
- 什么时候,几点,哪里跑步,不清楚,算了吧不跑了
- 别人跑步5公里,你才1公里,算了吧不跑了
- 天太热了,太累了,算了吧不跑了
- 跑步啥用,不如看直播视频,算了吧不跑了
- 时间不合适
第三步:对我来说启动最难,只解决其中一个问题
- 决策
- 启动:一想到跑步看到别人健步如飞,我东倒西歪没法比
- 持续:
- 应变:
第四步:列出最小化行动
从最基本的走路开始
- 抬头:就是把头起来
- 看路:用眼睛标记一下 100迷之外一棵树
- 挥动手臂: 保持平衡,向前走
第四步:设置10分钟闹钟,重复不停执行
- 如果有手机,把手机放到书包,书包放到路上,怕别人偷别带手机,用手环代替
- 设置10分钟倒计时,马上去做,不思考愿景,不思考环境,不思考有没有用
- 不思考有没有价值,跑步不好领导怎么看,自己怎么看
一句话:忘记跑步,专注抬头,看路,挥动手臂大步往前走,不需要手机记录跑步情况,不需要边跑步边听歌的高效方式。 30分钟只做一个事情,3*10分钟
第五步:奖励
最小化行动不容易做到:
- 抬头就是不低头,不低头就是不看手机,不看手机浑身难受
- 看路:感觉眼睛、身体各种迟钝,啥都不行
- 挥动手臂,走几步就喘吁吁了
一个城市至少1千人存在这样问题,找出来分享给他们:我做到了,你也可以。